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发展改革法治网!!

当前位置:当前所在:首页 > 发改法制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两年来累计修复大熊猫栖息地超16万亩 大熊猫“出镜”越来越多

时间:2023-11-05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内的大熊猫。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供图

  成立两年来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累计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6.2575万亩

  大熊猫、金丝猴、雪豹、四川羚牛、红豆杉、珙桐等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得到良好保护

  青山之间,在一块没有植被覆盖的区域上,工作人员正在搬走乱石,种上苗木……近日,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的火石溪,一场生态修复活动正在进行。

  “受洪涝灾害影响,火石溪的生态被破坏,为了能让这个区域的生态尽快恢复,我们对它进行修复。”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生态修复的区域有420亩,在场地平整之后,接着就要进行苗木栽植。

  “生态修复了,动物也就来了。”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两年来,成都片区已累计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6.2575万亩,大熊猫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监控镜头中,其中在龙池小草坡区域,每个季度都有大熊猫“出镜”。

  两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全面加强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片区内,大熊猫、金丝猴、雪豹、四川羚牛、红豆杉、珙桐等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得到良好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维护。同时,通过巡护、监测、本底调查以及各类珍稀野生动植物专项调查等,大熊猫及同域野生动物野外遇见率及监测率显著上升。

  巡护监测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内最原始也最有效的保护方式。

  从分散的自然保护区到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共设4个片区管护总站和28个管护站,统一区域内日常巡护和专项巡护标准,划定巡护样线73条,每年开展各类巡护2000余次。

  过去,管护站条件艰苦,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后,成都开始了管护站标准化建设。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巡护员罗艳刚说,之前房间比较小,整个电力设施也没有现在这么好,现在逐步完善了光伏和水力发电。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们已推进设置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600个,还探索了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人兽冲突预警体系和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机制,试点为区域内6万余名居民购买保额1.3亿元的野生动物肇事补偿保险,承保范围覆盖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社区居民(含游客)人身、财产安全。”(记者 雷倢)


原文链接:https://www.sc.gov.cn/10462/10464/10465/10595/2023/11/3/9eb4261c8a9e4be1af0188d5cd7b887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专业调解担“重任” “保调赔防诉”新机制高效化解医疗纠纷


下一篇:攀枝花首条县际公交线路运行7个月服务超万人次 走,坐公交车去邻县吃烧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