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发展改革法治网!!

当前位置: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专题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张纳军:实干担当 善作善成 全力推动绿色算力产业加快发展

时间:2024-05-23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省发改委 

  算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科技竞争的新焦点,绿色算力是降低算力产业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这是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具体行动,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深入实践,彰显了全省上下矢志不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的责任担当。省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按照“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汇聚奋进力量,强化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助力打好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这场“关键战”。

  001.png

  海南州风光大基地。省发展改革委供图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的深远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绿色算力产业对我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有着重要意义。

  (一)发展绿色算力产业是青海把握时代机遇,融入和服务全国大局的重要路径。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加快赋能千行百业,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不断提速,算力作为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底座,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国家实施“双碳”行动、“东数西算”工程,统筹算力发展与绿色低碳目标成为发展算力的关键,这为青海发展绿色算力产业带来重大机遇。我省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符合国家战略和全省发展实际,紧抓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培育壮大绿色算力产业,推进绿色电力向绿色算力转化,既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选择,也是深度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重要路径。

  (二)发展绿色算力产业是青海立足生态功能定位,加快推动绿色发展转型的现实需求。算力产业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密集型产业,实现算力高效大规模运行,需要大量稳定的电力供给,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清洁能源是支撑算力规模化、绿色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我省作为青藏高原重要核心区域,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富集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资源,以及广袤的荒漠化土地,拥有得天独厚、充沛齐全的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气候干燥、冷凉、洁净,是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天然良港,加之我省正在聚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是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国家规划确定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发展绿色算力产业既是我省“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全省各族群众推动绿色发展的人心所向,以绿色能源助推绿色算力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三)发展绿色算力产业是青海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发展迈上新台阶、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难得契机。对青海来说,立足高原能源资源发展绿色算力产业,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既能推动产品技术创新、加快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能拓宽可持续发展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未来发展重要的增长极。加快发展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释放新型生产要素的创新活力,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提供更具前景的战略支点,推动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是一条不容错过的重要赛道。

  002.png

  龙羊峡水电站。省发展改革委供图

  二、深耕清洁能源,拓宽绿电支撑绿色算力产业的发展路径

  省发展改革委是全省经济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部门,助推发展全省绿色算力产业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我们将坚持以清洁能源为抓手,扎实推动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落实落细,持续加大清洁能源基础建设、推动技术创新、优化绿电供给、促进电算融合,全力建设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助力拓宽全省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路径。

  (一)不断加大清洁能源基础建设,强化绿色算力保障。扩大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绿色算力的前提,也是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关键。我们将立足岗位实际,按照省委提出的清洁能源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五位一体”推进格局,围绕绿色算力产业链增强服务支撑能力,抢先抓早、谋深落实,强化储能系统在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切实推动电源结构更趋合理,网源时序有效衔接,尽力缓解产消矛盾,提高绿色算力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让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供给保障青海绿色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持续推动创新技术实践运用,推进绿电体系建设。创新技术是推动绿电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紧紧依靠创新技术,加快绿电体系建设步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我们将把建立健全绿电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目标,持续推动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充分运用好已建成上线的国内首个绿电溯源感知平台,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智慧供应系统示范样板,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先行引领,高效推进。积极融合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数字化技术,基于绿证提供绿电溯源服务,实现每一度电均可追溯的要求,探索出“绿色”“零碳”“可溯源”的显性化消费模式,激活和释放能源电力数据要素价值。

  (三)积极探索创新绿电供给方式,充分挖掘绿电价值。创新绿电供给方式是实现绿电供给的规模化、高效化,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将把抓系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绿电的优势,创新绿电供给方式,打造多能互补系统,提高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可靠性。有序布局各类新型储能,加快构建短、中、长周期储能体系,确保哇让、同德、南山口等抽水蓄能电站“十五五”中后期建成投运,装机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提速光热项目实施进度,力争到2025年光热装机达到121万千瓦以上;开工建设一批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示范项目,2024年建成电化学储能400万千瓦以上,努力构建抽水蓄能、熔盐储能、电化学储能互为支撑的多元储能体系,为算力设施提供稳定优质绿色电力供应,充分激活绿电价值。

  (四)加力推动绿电绿算融合发展,促进绿电数字转型。绿电与绿算的融合发展,是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绿色电力和绿色算力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化、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生产力,正逐步向“融合共生”发展,通过电力带动算力绿色化升级、算力赋能电力数字化转型,形成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推动能源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坚持系统谋划,统筹发展,通过不断加强数字技术手段,实现绿电生产、传输、消费各环节的高效协同,提升绿电在能源体系中的竞争力,积极释放青海绿色算力品牌价值,结合数字化技术,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增强电网运行安全、提高电能供应经济性。

  003.png

  青豫直流外送线路。省发展改革委供图

  三、扛牢发展责任,持续加大绿色算力产业的发展助力

  发展绿色算力产业是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省委省政府立足一域和全局、统筹当前和长远,对全省发展的前瞻谋划、全局部署。省发展改革委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全力以赴推动绿色算力产业加快发展,以实干实绩作出发改贡献。

  (一)在加强规划落实上持续用力。按照清洁能源“五位一体”推进格局,持续优化绿色算力资源布局,引导资源向优势地区和重点领域集中,前瞻思考海南、海西州两个清洁能源基地发展规划,引导新型数据中心布局新能源源头区域,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围绕优化全省绿色算力整体布局,加快发展海西、海南州不同计算架构的智能算力与通用算力,推动数据中心由存储型向计算型转变,打造存算结合数据中心集聚区,加快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继续优化源网荷侧储能发展布局,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以流域梯级储能为长周期,抽水蓄能、熔盐储能为中周期,电化学储能为短周期的储能调节设施,构建多元协同、多能互补的储能体系,满足系统供需平衡、新能源消纳、电网支撑需求。

  (二)在强化项目支撑上持续用力。坚持构建以区域规划、专项方案、年度计划为支撑的能源规划体系,着力打造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重大水电和抽蓄为支撑、以多元储能为示范的清洁能源项目布局,加快完善高效低碳、集约循环的绿色数据算力设施,提速建设西宁—海东智算、超算核心集群。加大新建、扩建数据中心及相关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项目支持力度,推动清洁能源项目与绿色产业项目融合发展。主动搭建民间投资“三清单一平台一库一机制”,建立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送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参与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算力领域创新平台建设。

  (三)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用力。按照省委省政府重点方案、政策要求,持续加大绿色算力产业扶持力度,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清洁能源大市场体系,积极建立“监管+ 服务”全链条项目管理体系,探索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强化事后监管约束和过程服务,让企业经营更自主、投资更顺畅。探索实施绿电和算力统一调度,持续稳定绿电价格,强化绿电溯源,支持参与绿电、绿证交易,扩大释放绿色算力价值与长期吸引力。围绕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加快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制机制,提升信息通信网络覆盖水平,制定数据要素市场基础制度配套政策,充分激活和释放数据要素推动经济发展的潜能。

  (四)在凝聚发展合力上持续用力。坚持与各职能部门配合,持续深化绿色算力产业上下游优惠政策贯彻实施,加强政产学研用等多维度协同,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绿色算力产业链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充分发挥绿电作用,配合推进“数据要素×”“人工智能+”行动,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加强大数据应用场景开放,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与农牧、林草部门共同探索“光伏+”发展模式,开展光伏生态产业种植和光伏支架型研究试验,切实降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提高电站下草场利用率,增加群众收入。


原文链接:http://fgw.qinghai.gov.cn/xwzx/tttj/202405/t20240522_8689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全省已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379家绿色工业园区28家


下一篇:天津市党政代表团来青考察 两省市召开工作交流座谈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