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发展改革法治网!!

当前位置:当前所在:首页 > 发展规划

广东省对口支援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精准开展文化教育援疆工作

时间:2021-04-08 作者: 来源: 

    2018年以来,广东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驻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工作队(以下简称:援疆工作队)在大力推进文化援疆的基础上,创新援疆模式,在援疆企业中设立“一中心两所”(即党群服务中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讲习所、脱贫攻坚讲习所),通过以党建为引领、以培训为抓手、以脱贫为目标,为援疆企业培养了一批政治思想积极向上、国语交流水平较好、职业技能较高的职工。

   一、 抓党建集中发力

   援疆工作队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持续优化整合党建援疆、产业援疆和文化援疆力量,在援疆企业中大力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激发援疆企业党建新动能。

  (一)建强平台,提供保障。在粤通电子、东纯兴集团、绿美南疆、西域鸿路袜业公司4家援疆企业中建设“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按照“六个有”标准(有固定活动场所、有桌椅电脑等活动设施、有教学设备和学习资料、有开展活动计划、有党建制度上墙、有专职管理人员),规范化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为开展党员和职工群众学习培训提供阵地保障。

  (二)创新形式,优化服务。援疆企业定期举办“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争当脱贫致富模范”主题党日活动以及党建知识竞赛、红色之旅等形式丰富多样的党性教育活动,极大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觉悟。同时,引进东莞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经验模式和标准体系,为职工群众提供学习培训、创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以服务暖人心,引导群众跟党走。

  (三)注重发掘,深度融合。以“党建+国语培训”形式把党建知识融入到国语培训中,在援疆企业中深入挖掘政治合格、作风正派、思想觉悟高、工作表现好的民族职工,积极引导其向党组织靠拢,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团结凝聚党员群众的作用。目前,粤通电子、东纯兴集团等企业在少数民族员工中新发展党员超过20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超过200人。

   二、 补双语精准用力

   援疆工作队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讲习所为平台,建队伍、编教材,抓双语、促交流,目前,援疆企业共举办超过500节国语培训课,培训人数超过4400人。其中,东纯兴集团国语培训学员超过3800人,成为南疆地区规模最大的企业国语培训中心。

  (一)建强培训队伍。从支教团中精心挑选10名国家通用语言志愿教师,组建第三师援疆“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研究小组”,组织教学专题交流,开展国语培训教材的编写、流利讲国语评价标准的研制和国语教学规律的探讨工作。

  (二)精心编制教材。结合企业职工实际需求,组织骨干教师深入重点企业生产车间,搜集教材编写所需的特殊场景、实例用语,完成普适版教材编写。同时,根据企业、团场的员工工作性质的不同,组织编写电子企业、棉纺企业、制鞋企业、制衣企业、林果企业、畜牧企业、物流企业、镀膜企业8本企业专用国语教材,全面落实“一企一教材”工作。

  (三)丰富培训形式。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安排和职工员工生活,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为缓解语言学习中的枯燥,通过教学员唱国语歌曲、每周安排观看国语电影、每月举办国语歌曲卡拉OK比赛等方式,不断提高学员们的学习兴趣。

   三、 助脱贫持续发力

   援疆工作队以脱贫攻坚讲习所为平台,提技能、助脱贫,抓培训、树新风,不断提升援疆企业职工收入水平。

  (一)学技能增收入。援疆企业定期开展就业政策讲解和职业技能培训,每月开展操作之星、技能之星、进步之星等项目评比,既促进少数民族员工更新就业观念,又激发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既提升了劳动技能,又增加了个人收入,更消除脱贫“等、靠、要”的不良思想影响。目前,东纯兴集团共有3800多名少数民族员工,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超过700名,每月收入不低于3000元,实现“一人增收,全家脱贫”。

  (二)稳就业优环境。开展脱贫攻坚技能培训和“传帮带”活动,提升企业员工操作技能水平,员工流失率明显减低。特别是少数民族员工的留存率达到85.5%,比汉族员工的留存率高出近30%。

  (三)讲文明树新风。通过狠抓精神文明培训,企业员工相互影响,帮助民族群众树立了积极向上精神面貌,助力民族同志加快走进新生活。同时,通过职工群众结对子,讲习所成了“连心桥”,不仅促进了语言互通、文化认同、民俗包容,更促成了6对维汉青年走进婚姻殿堂,10多对处于热恋。维汉青年恋爱通婚成为佳话,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树立了典型,为民族团结新篇章续写了动人故事。

                   (根据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发展改革委材料整理)



上一篇: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精准招商 促进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产业发展


下一篇:我区争取落实第二批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24.7亿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