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绿道骑行管理办法(暂行)》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 全环限速,禁行电动自行车
当前,成都环城生态区环线100公里绿道已成为市民、游客青睐的户外骑行线路。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不久前,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和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联合编制《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绿道骑行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并向社会进行了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相关部门在吸纳市民的合理化建议后,进一步修改《办法》。
近日,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对完善后的《办法》进行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
限速
“全环限速标志限速值不应大于20km/h”
《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后,不少骑行爱好者对其中关于限速的问题表示了疑惑。
成都市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工程师刘竟锋认为,对自行车进行合理限速,可以保障刹车的灵敏性和有效性,降低事故风险率。
经过研究,在兼顾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下,成都取消了原《办法》中“骑行最高时速不宜超过15公里”的规定,同时新增了“合理设置限速标志,全环限速标志限速值不应大于20公里/小时,人流密集区域、风险点限速值不应大于15公里/小时”的规定;并通过在陡坡、急弯、平交路口等风险点位设置监控摄像头、物联杆等智慧化设施,实现对骑行速度的监测,起到及时提醒的作用。
此外,经过综合研判,《办法》对“环城生态区绿道禁止机动车、电动自行车行驶”要求予以保留。
防护
“骑行人员宜佩戴安全头盔、护膝、护肘等防护用具”
对于《办法》中提出的“在环城生态区绿道上,骑行人员宜佩戴安全头盔、护膝、护肘等防护用具”,有部分市民持反对意见,认为没有操作性、不应进行强制规定。
“虽然我国尚无自行车骑行需佩戴安全头盔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但在事故发生时,安全头盔可起到缓冲、减震的保护作用。”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事故处民警表示,佩戴头盔可以有效保护头部安全。自行车骑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摔倒、碰撞等危险情况。头盔作为头部的防护装备,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头部受到的冲击力,降低头部受伤的风险。
本着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相关部门将“骑行人员宜佩戴安全头盔”纳入《办法》中,以此倡导市民规范骑行,降低受伤概率。
执行
配备安保巡逻员、安全文明劝导员1600余名,开展“网格化”巡查
目前,成都环城生态区环线已配备安保巡逻员、安全文明劝导员1600余名,并按照工作日每小时1次、节假日20分钟1次的频率开展“网格化”巡查,对绿道超速骑行、未佩戴头盔等不文明骑行行为实施劝导。
同时,成都市委宣传部还研究制定了《成都环城生态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开展工作方案》,将绿道安全文明骑行宣传引导纳入环城生态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工作范围。目前,环城绿道沿线已选立了首批14个有统一标识、有规范设施、有标准项目、有常态机制的文明驿站。此外,属地政府还将按一级绿道每公里1至2人的标准配置骑行安全劝导员,于周末及节假日协助绿道管理单位做好骑行安全劝导工作。(记者 雷倢)
原文链接:https://www.sc.gov.cn/10462/10464/10465/10595/2023/11/24/17545ce268bc418c9ec621905389989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从“一煤独大”到多元支撑| 六盘水市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中蹚出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