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发展改革法治网!!

当前位置:当前所在:首页 > 发改法治

海西州格尔木市“五大振兴”齐头并进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时间:2023-07-09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省发改委 

  近年来,海西州格尔木市围绕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谋发展狠抓落实,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面推动乡村组织、人才、文化、产业、生态“五大振兴”齐头并进,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夯实责任体系,构建乡村组织新机制。不断深化乡村振兴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措施》《格尔木市落实全省2023年推进乡村振兴八大行动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7+8+N”制度体系。成立市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落实党委政府双组长责任制和市、区、乡(镇)、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党政负责同志亲自研究、亲自安排、亲自督促落实,实现党政力量化零为整、合二为一,全面提升乡村振兴组织“源动力”。印发实施《格尔木市抓乡促村工作机制》,坚持形成“3+2+3”立体监督模式,研究制定监督执纪任务分工方案、监督任务清单,细化3方面32条监督任务,努力解决干部思想觉悟不高、工作推进落实不力、群众期盼无人问津等一系列“行业病”“地方病”。抓好驻村干部日常管理,加强日常监督,强化平台信息使用,适时组织开展对驻村干部的政策知识测试,以培训教育和知识测试促乡村振兴干部能力提升,不断提升57名驻村干部抓乡村振兴的能力,充分发挥“排头兵”“领头雁”作用。

  健全保障体系,共筑人才发展新高地。围绕农牧业发展需求,研究制定《格尔木市鼓励引进培养人才30条措施(试行)》,从支持引进培养各类人才、加强人才待遇保障等11个方面推出“含金量”较高的引才、用才、留才新路子。研究制定《关于给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支持措施的实施方案》《格尔木市农牧业乡土人才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对农牧区人才的支持措施、乡土人才的选拔范围和条件、程序等内容,全面引导各类人才向农牧区及基层一线流动。省农林科学院001号“三区人才”工作站正式成立,开办农牧民培训班12期次,现场技术指导719人次。积极组织申报“昆仑英才•乡村振兴”优秀人才计划,1名人才获评乡村振兴优秀人才称号。新华村沛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高级肥料制造、测土配方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团队,给予3名专家团队人才建设经费15万元,提供人才公寓,全方位保证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培育典型示范,引领乡村文化新风尚。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村镇3个、省级文明村镇2个、州级文明村镇17个(社区)、市级文明村镇24个(社区),文明乡镇创建率100%,文明村创建率57.5%。目前,红柳村已评定为全国旅游示范村,创新推行“一巷八户十联”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农户吹哨、户长报到”服务模式,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村级治理格局。充分发掘农牧区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加强民族文化艺术、民族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调查整理和申报挂牌工作。鼓励各乡镇开展锅庄、手工刺绣、根雕、木刻、玛尼石制作、那达慕大会等民族民间文化、技艺传承活动。先后建成郭勒木德镇国家级木雕刺绣之乡、乌图美仁乡国家级那达慕之乡等特色文化乡镇,形成了乡镇民族民俗文化产业竞相发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经常举办的文化建设良好局面。

  推动产业融合,扩展农民增收新途径。加大政策支持,加快培育发展涉农企业,共培育省州龙头企业16家,专业合作社86家、家庭农场149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家、“千万元”企业8家、“百万元”企业2家。泡腾片、藜麦花胶、面膜、饴糖黑枸杞面膜等精深加工产品走向全国市场,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0%以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青海农副产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格尔木农垦集团计划共同投资4.3亿元,拟实施格尔木市农副产品储备保障交易中心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投资2亿元,实施特色生物+扶贫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延伸提质枸杞、牦牛、藏羊等主要农畜产品产业链条,建成规模化果蔬种植基地4个,蔬菜自给率50%以上,成功申报1个省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效益突出,2022年,出栏2.3万余头,占全市总量的83%,并辐射周边地区,年末草食畜存栏33.48万头(只),比上年末增长14.5%,年内出栏18.2万头(只),增长6.0%,农牧民群众基本种养殖收入得到充分保障。建成枸杞交易中心、活畜交易市场和农副产品配送中心,枸杞交易额1.7亿元,活畜屠宰量9.2万头(只),2023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2万亩。

  长抓生态建设,实现乡容村貌新提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河(湖)长制,加强巡查巡护,严查违法行为,提高长江禁捕能力,“四清四无”的预期目标已基本实现。制定印发《格尔木市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方案》《格尔木市农牧区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240万元为各乡镇累计购置勾臂式垃圾车2辆、垃圾斗45个、洒水车2辆、垃圾清扫车3辆、吸污车1辆,提升村容村貌治理硬件设施。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累计建设和改造提升完成农牧民户用卫生厕所7803座,全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9.9%。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累计10.7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41%、30%,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85%,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过83%。持续开展“三清一改治七乱”行动,2023年,共开展整治活动800余次,出动人员1.5万余人次,清运垃圾2万余吨,清理铲除“牛皮癣”500余处,整治清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8处,拆除残垣断壁、乱搭乱建设施9处,清理村内水塘3口,清理村内沟渠111.3公里。全市90%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全市农牧区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村庄占比达到28%以上,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原文链接:http://fgw.qinghai.gov.cn/xwzx/xtdt/202307/t20230706_8475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土族盘绣”亮相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


下一篇:黄南州发展改革委积极争取2023年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专项资金1500万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