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领导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成效
2020年11月25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邀请山东省水利厅主要负责同志和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财政厅负责同志介绍“十三五”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成效。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董金文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宏网
我们知道,发展改革部门在推进水利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着重要职能作用,请问,“十三五”期间,省发展改革委重点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
董金文
省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决策部署,“十三五”以来,根据《山东省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任务分工,强化担当,履职尽责,在全省水利重点规划政策制定、国家投资政策争取、重大工程协调推进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积极完善全省水利建设规划政策体系。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2016年,我委会同省水利厅等部门编制了《山东省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由省政府批复实施。“十三五”期间,我委配合省水利厅等部门编制印发了《山东省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山东省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山东省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方案》等专项规划方案,对全省水利重点工程建设进行了规划安排。
协调推进水价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2017年出台了《山东省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实施方案》,指导全省各市、县建立完善了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形成机制;2017年、2018年先后出台了《山东省农业供水价格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建立完善农业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导各市、县逐步建立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了水资源的节约有效利用。
二是全力争取国家投资和政策支持。经积极争取,我省庄里水库等10项重点工程纳入全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支持范围;济南白云水库等9座中型水库纳入全国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35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纳入国家大中型灌区专项规划。2019年,利用全国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的机遇,将老岚水库增补列入国家规划;今年又争取将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恩县洼滞洪区建设等4个项目纳入了2020-2022年全国150项重大水利工程范围,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我委会同省水利厅及有关市县扎实做好项目储备,积极对上汇报衔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专项总投资没有明显增加,且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情况下,“十三五”以来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水利专项投资107.8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12%,位居东部省份首位;重点支持了弥河防洪治理、岸堤水库除险加固等重大水利项目261个,有效促进了全省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改善。
同时,抢抓国家启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的时机,靠上汇报衔接,累计争取重点水利项目232个,专项债券需求479亿元。截至9月底,已有135个水利项目成功发行专项债券,到位资金304亿元,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的压力。
三是协调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采取下放审批权限、“容缺受理”、绿色通道等措施,全力加快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审批立项。2018年,联合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提出了重点水利项目优化用地手续、加快前期工作等意见。积极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有关要求,及时帮助解决用地、能耗、资金等各种困难,协调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设。
“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具备了每年调引13.5亿立方长江水的能力;黄水东调工程顺利建成,每年可向胶东地区调引黄河水3.15亿立方;枣庄庄里水库建成蓄水,这是我省近30年来规划建成的唯一一座大型水库;重点平原洼地南四湖片治理工程基本完工,累计完成投资25.9亿元;纳入全国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的恩县洼滞洪区、老岚水库等4项工程正在顺利实施。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根治水患、防治干旱”总目标,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继续做好重大水利工程谋划、对上衔接和投资争取、重点项目协调推进等工作,全力保障全省供水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等重大战略实施作出积极贡献。
齐鲁晚报
我省自2017年起,全面启动实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到今年底基本解决60万滩区群众的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请您谈一下截止到目前,咱们省滩区迁建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董金文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山东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关系到广大滩区群众脱贫攻坚和安居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规划用3年时间,通过外迁、就地就近筑村台、筑堤保护、旧村台和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5种安置方式,基本解决60万滩区群众的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自滩区迁建工作启动实施以来,省发展改革委作为牵头部门,积极会同专项小组35个省级成员单位和7市16县区,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勠力同心、上下同欲,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全省滩区迁建各项工作取得决定性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及时建立规划政策和工作推进体系。为保障我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顺利实施,省里及时制定印发了规划重点任务分工、项目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定期调度等4个规范性文件,省级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配套制定了26个专项方案,统筹支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滩区重点项目建设,构建起“1+4+26”规划政策体系,确保我省滩区迁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抓好工作推进,省级成立了推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专项小组,省长任组长,35个省级单位部门和7市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并在省发展改革委内设立滩区迁建推进组,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涉迁市县勇于承担主体责任,成立专班,并调动各方力量,积极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全力推动滩区迁建各项工作。
二是各类工程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效。截至11月10日,我省滩区迁建累计完成工程建设投资308亿元,占方案批复总投资的83.5%。27个外迁社区中已有21个整体搬迁入住,剩余6个也将陆续搬迁;28个村台安置社区中有4个实现搬迁入住,8个主体封顶,其余社区正在加快建设;33.9公里济南护城堤工程全面完成筑堤土方填筑任务,20个重点建筑物已完成15个,投资完成率达到91%;99个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完工79个;473公里临时撤离道路完工454公里。五类工程已解决27.6万滩区群众的防洪安全问题。16个涉迁县区中,已有菏泽市牡丹区、惠民县、济南市济阳区、章丘区、滨州市高新区等5个县区先后完成工程建设和群众搬迁任务。11、12两个月将是滩区群众集中安置的高峰期。
三是项目建设管理严格规范。省市县各级始终将项目规范化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紧抓工程质量安全不放松,用规章制度和严格监管来堵塞漏洞。省专项小组办公室在做好日常督导调度、常规检查和定期通报的基础上,三年来对7市16个县区开展绩效评估、拉网式检查、第三方辅助巡查、专项督查、核查评估等重要活动有12次之多,发现问题立即反馈市县整改落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也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协调做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市县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强化日常监管,进一步提升了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全力打造百年工程、放心工程。
四是滩区配套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参照省级专项方案,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则旅”的思路,7市9县区编制出台了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方案)。39个产业园区或项目规划总投资83亿元,已完成投资40亿元,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吸纳1万多名滩区群众就业。总体来看,大部分县区都是依托滩区土地人力等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有的市县也积极引进制鞋、服装、家居等劳动密集型工业项目,还有的市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努力让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下步,我们将持续抓好工程建设收尾工作,协调组织好群众搬迁、旧村复垦、产业发展等后续工作开展,努力全面高质量完成滩区迁建任务,向党中央、向滩区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一篇:委领导出席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2021年度山东区域运输合作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