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发展改革法治网!!

当前位置:当前所在:首页 > 发改法制

黔南以工代赈拓展群众增收渠道

时间:2022-04-23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近年来,黔南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工代赈工作部署,将以工代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政策举措,帮助农村困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拓展助民增收渠道。

  

  硕果累累的长顺凤凰坝  李庆红  摄

  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国家发改委发文要求以工代赈中央资金带动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切实体现“赈”的功能作用。前年黔南共投入以工代赈资金3000万元,重点支持三都、罗甸打造“一县一业”项目,主要建设火龙果基地1200亩、香猪食品深加工厂及配套设施;去年黔南共投入以工代赈资金6254万元,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共24个。重点支持修建农村产业路(机耕道)66公里、沟渠10.4公里、养殖大棚6.93万平方米,以及一批提水站、改厕、人行步道、管网、滴灌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足额向务工群众发放劳务报酬,规范劳务报酬发放台帐,对劳务报酬发放情况进行公示。

  

  罗甸脐橙丰收(图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以落实组织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提高就业技能为重点,压紧压实项目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项目所在乡镇政府、村委会等主体的责任,确保以工代赈项目规范实施,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项目实施过程中尽量吸纳当地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困难户参与务工,有效帮助了低收入群众就业增收,劳务报酬发放比例2019年提高到10%、2020年提高到15%、2021年提高到20%。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2020年、2021年,通过项目实施共组织1100余人参与工程建设,发放劳务报酬1000余万元,占已支付中央资金比例为22.3%。

  

  福泉市凤山镇金凤村村民在金凤坝区管护蔬菜幼苗  肖伟 摄

  据悉,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意见》,要求在农村生产生活、农村交通、水利、文化旅游、林业草原5个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建设项目。

  


原文链接:http://fgw.guizhou.gov.cn/fggz/sxdt/202204/t20220414_7346184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乐山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十条政策》


下一篇:安顺市“三精准”提高项目谋划质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