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六聚焦六发力” 全力以赴稳定工业经济运行
今年以来,海西州努力克服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多措并举,迎难而上,以“六聚焦六发力”,有力推动全州工业经济稳定运行。
一、聚焦要素保障,在积聚发展动能上发力。一是落实好电力直接交易政策,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覆盖面,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截至目前,参与电力直接交易企业35户,累计完成交易电量37.04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24亿元。二是开展海西州专场政银企对接暨银企签约活动,促成26户企业与省内金融机构签订贷款意向协议14.5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需求压力。
二、聚焦产业发展,在推动项目建设上发力。一是紧盯重点项目,落实项目进度专人跟踪制,统筹安排投资计划,摸排梳理问题清单,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和实际困难。二是加快产业动能培育,推动全州47个项目纳入2021年省级重点工程。三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及跟踪服务等措施,扩大补充工业投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荐72个项目申请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目前已获得省级工业转型升级资金1280万元、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650万元。
三、聚焦强链补链,在深化招商引资上发力。一是成功举办第22届“青洽会”海西分会、“百名浙商进海西座谈会”,并组织州内各地区及企业参加省内外重大节会,有效宣传海西资源禀赋,加强产业对接,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二是协调推动“青洽会”签约项目落地实施。截至目前,签约的6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23个(含建成4个),开展前期项目40个,终止项目1个。三是结合海西州“十四五”规划,谋划涉及新材料、装备制造等7大类77个重点项目、补链项目和配套项目,总投资约800亿元。印制完成《海西招商引资项目册》《海西州投资指南》并通过各类媒介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推介。
四、聚焦“两化融合”,在推进数字赋能上发力。一是加快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将西部镁业等7家企业纳入“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完成宏扬水泥等5家企业上云工作。二是紧紧围绕“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部署,探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道路。开启5G+盐湖产业创新应用,推进盐湖股份公司“5G+采盐船自动控制项目”建设。三是积极谋划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示范、智慧海西等项目建设,其中无人驾驶示范项目已完成线路规划,正在筹划试车。
五、聚焦民营经济,在强化支持引导上发力。一是积极贯彻国家、省政府“放管服”改革各项举措,协调落实对小微企业继续实施减免普惠性税收、降低增值税税率等优惠政策,印发《关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分工方案》。二是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全州共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三是成功举办2021年中信银行杯“创客中国”暨“创青春”青海省创新创业大赛海西州区域赛,并组织企业人员参加“银河培训”等各类培训达400余人次,有效激发人才创新潜力,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综合水平。
六、聚焦绿色发展,在抓节能管安全上发力。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梳理全州“十四五”期间在建、拟建及存量高耗能项目,摸清全州项目规划建设与能源消费需求关系。同时,对2021年全州“两高”项目节能审查实施缓批、限批措施,确保从源头上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二是全面清退虚拟货币项目,通过有力措施全面关停州内已建成的4家虚拟货币“挖矿”企业,停办在建、拟建的12个虚拟货币“挖矿”项目。三是探索实施全州工信领域能源节约信用监管机制,制定的《海西州工业节能信用管理办法》已通过合法性审查。四是加大节能专项资金支持,积极组织州内企业申报2021年省级节能专项资金和2021年度“绿色工厂”,获得省级重点节能工程和“国家级绿色工厂”支持资金149万元。五是强化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结合行业特点对民爆、电力、中小微企业、通讯等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并压实属地工信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整改责任,确保行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原文链接:http://fgw.qinghai.gov.cn/xwzx/xtdt/202111/t20211103_794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黄强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调研时强调 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 全面提升原真性完整性多样性保护水平